【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陳子帥 冷舒眉】“人工智能(AI)競爭中,中國人才培育趕超美國。”美國《紐約時報》日前報道稱,美國保爾森基金會旗下麥克羅波洛智庫一項新研究顯示,中國培養了幾乎全球一半的頂尖人工智能研究人員,成為AI人才的最大出產國。今年4月,清華大學成立人工智能學院,圖靈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擔任該學院首任院長。如今,78歲的他仍然堅持為學生授課(如圖)。近日,《環球時報》記者就如何打造一流的人工智能科研團隊、中國可以在未來的AI安全風險管理中發揮怎樣的作用等問題對姚期智進行了采訪。
為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再“創業”
今年是姚期智辭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職,回國任教的第二十個年頭。在20年的清華歲月中,姚期智經歷過數次“創業”。回國第二年,也就是2005年,姚期智籌建了知名的“姚班”——清華學堂計算機科學實驗班,被外界譽為“世界上最好的計算機本科教育”。2010年年底,姚期智牽頭成立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物理學兩大學科方向交叉建院,在國內屬于首創。而當AI發展浪潮襲來,全球大國圍繞這一戰略型技術展開博弈時,他選擇再次帶領清華團隊攻堅克難。
“當前,人工智能正開啟一場新的變革,中國要在人工智能方面加快突破,才能贏得發展的主動權。”姚期智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將布局“人工智能核心”與“人工智能+”兩大前沿方向,建設匯聚和培養頂級人才的平臺基地。
“打造高端人才自主培養鏈”
在6年前的一場人工智能討論會上,姚期智曾說,中國的人工智能在應用上完全是世界水準,但是在理論基礎研究上與美國還有差距。2022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現場,姚期智說,“中國要在人工智能領域達到世界領先地位,就必須給學生提供最優質的人工智能教育。我們要把人工智能當作一門基礎學科來建設。”
而在兩年后的今天,他同樣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研究人工智能要聚焦未來,要培養自己的人才。
“過去20年,尤其是近10年來,中國各項事業飛速發展,取得了一系列標志性成果,辦成了許多事關長遠的大事要事。當前,中國在人工智能應用上已處于世界前列,在理論突破及原始創新上已躋身一流行列,但仍未匯聚成流、不易產生重大突破。我相信,利用我們在人工智能理論與技術方面積累的堅實基礎,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完全有能力打造高端人才自主培養鏈。”姚期智對《環球時報》記者說。
接下來,姚期智將帶領團隊探索創新人才自主培養模式,推動計算機學科發展和學科交叉創新,建立高水平人才競爭優勢;帶領團隊繼續積極營造有利于人才聚焦原始創新的科研生態,瞄準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等前沿科技戰略高地,再接再厲。他向《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能為祖國偉大復興的事業盡個人微薄之力,是我引以為傲的成就,也是我畢生最大的榮幸。”
要用科技手段駕馭AI,而非摧毀人類文明
近段時間以來,姚期智較為關注人工智能治理與危機管控,并對此發表了一系列見解。3月18日,包括圖靈獎得主約書亞·本吉奧、杰弗里·辛頓、姚期智等在內的數十位中外專家在北京聯合簽署了《北京AI安全國際共識》。該共識不僅呼吁為人工智能系統研發設立限制“紅線”,也呼吁國際科學界和政府加強合作,建立多邊機構和協議。
5月20日,姚期智與上述圖靈獎得主等學者共同在美國《科學》雜志上發表名為“人工智能飛速進步時代的風險管理”的文章。他們認為,雖然當前人工智能系統的自主性仍然有限,但重大突破可能隨時發生,將會令人類措手不及,因此要能預見到新興風險的擴大,并在巨大風險發生前就做好準備,包括在技術研發與監控治理兩方面。
姚期智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人工智能飛速進步,全球業界正大力投入生成式人工智能,讓系統能夠自主行動以實現目標。隨著能力及自主性的提升,人工智能的威力可能突飛猛進,也帶來包括危害社會、惡意濫用以及超脫人類管控等種種危機。雖然學者們已發聲提出警告,但對于該如何管控危機仍缺乏共識。社會上的反應也僅止于初步,跟不上許多專家已預見的顛覆性前景。? ? ?
“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是全世界許多國家都關心的問題。中國要有自己的AI治理研究,同時也要注重和國際專家協同合作。我們不但要看眼前的需要,也要看未來5—10年最重要的方向,要用科技的手段駕馭AI,讓其幫助人類生活,而不是摧毀人類文明。”姚期智告訴《環球時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