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人工智能概念在前幾年爆發熱潮以來,標簽為人工智能的產品就比比皆是,一個小音箱、一個智能門鎖、一個翻譯器,都成為商家手里的人工智能“武器”。但事實上,很多產品只具備簡單的智能功能,和人工智能概念下的使用場景還差得遠。然而,對于不少普通消費者來說,根本分不清到底哪些是真正的人工智能,哪些只是普通智能。在北京商報社主辦的首屆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沙龍上,有關專家指出,普通智能和人工智能讓普通消費者去感知的臨界點,在于能不能不斷、快速地進行相應地演化以及有沒有自主學習能力。
智能時代
智能手機誕生后,似乎不管什么類別的產品,都喜歡在前面加個“智能”的前綴。北京商報記者在淘寶和京東上搜索“智能”兩個字,發現搜索結果五花八門,有智能機器人、智能音箱、智能呼啦圈、智能玩具、智能開關、智能家居、智能插座等。
自從人工智能概念在幾年前爆火,企業們彷佛找到了新的財富密碼,紛紛在自家產品前加上“人工智能”四個字,形形色色的產品被冠上了人工智能的標簽。在電商平臺搜索“人工智能”,有智能音箱類、早教機、攝像頭、智能機器人等,最多的是智能音箱。
當然,市面上以人工智能為宣傳點的產品不止智能門鎖、翻譯工具、智能空調、智能電視、智能燈等toC端的產品,還有to B端的醫療機器人、機器人服務員、自動駕駛汽車、智能倉庫等。
一個人工智能的概念,有數不清的產品和眼花繚亂的場景,然而,對于大部分消費者來說,并不了解普通智能和人工智能二者的區別。
有消費者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一個簡簡單單的藍牙音箱,廠商也標榜是人工智能產品,其實功能非常有限,簡單的天氣預報、搜索歌曲等等,遠遠達不到人工智能的標準”。
北京電子電器協會會長武建寶也舉例稱,現在很多家電廠商聲稱自己的產品是智能家電,有的智能空調可以遠程控制,根據房間、人員位置、人數多少,通過雷達系統識別出來,控制風力風量,有些只是簡單功能,不能夠稱其為人工智能。
產業爆發
這背后,是人工智能產業的爆發。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近130萬家經營范圍含“人工智能、機器人、數據處理、云計算、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人工智能相關企業,其中,八成以上成立于五年之內。人工智能相關企業最多分布于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有近47萬家,占比37%,其次是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有近31萬家,占比24%。
“今天已經進入了人工智能的時代,隨著人工智能和物聯網、大數據新技術融合,尤其在5G推動下人工智能將推動經濟社會各領域從數字化、網絡化向智能化加速躍升,人工智能在與其他學科融合中將進一步釋放積蓄的巨大能量,推動社會生產力的整體躍升。”武建寶說。
目前,人工智能技術在各大領域的應用也在拓展中。比如成立于2017年的千種幻影,是一家駕駛人安全意識培訓與行為訓練全流程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商,其沉浸式智能駕駛培訓系統是國內唯一實現從科目一到科目四教學任務、產品效果獲得交通部公路研究院論證、與駕培行業唯一主板上市公司東方時尚的廣泛應用,目前在北京核心區域有24個學習中心、駕駛體驗班,前期原地駕駛科目二場地以及安全課件都可以在學習中心完成。
而曠視科技今年推出了基于全自研的AI一體化邊緣設備解決方案,并表示未來將積極在城市物聯網、供應鏈物聯網領域推進軟硬一體的解決方案,實現從“軟到硬”的AI科技公司轉型。
本質區別
從技術方面來分析,千種幻影創始人張雷認為,到底是普通智能還是人工智能,取決于這個產品或者這項技術是不是在不斷、快速地進行相應地演化。“它不應該是線性增長,凡是線性增長的東西就不算人工智能,人機牢牢結合在一體,相互交互、相互學習,產生記憶、產生感情,制造出溫度,這才是人工智能。”
從交互的角度來看,獵豹移動副總裁李婷指出,普通智能在很大程度上其實就是自動化,普通智能和人工智能在交互方式上有一定的不同。“如果一個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大家可能會說是人的問題,但如果一個機器人不夠智能,大家就會說是機器人的問題,這就是二者在交互模式上最大的區別,人工智能是機器適應人,不是人適應機器。”
“我們把AI分成兩個步驟,第一個是訓練端,通過訓練才能把AI模型訓練出來,第二個是推理端。傳統(普通)智能和人工智能最大的差別是看決策過程到底是邏輯化還是推理化,即使我們用到專家系統或者機器學習,如果最后發現決策依據不在原本已有的知識體系下,這樣的智能還是一種傳統智能。人工智能能夠脫離原有邏輯體系和決策樹,在決策樹不能涉及的情況下依然能夠舉一反三推理出當前的決策結果,這個是人工智能。” 曠視企業業務事業部產品營銷總監喬梁說。